约也不差,离洛杉矶又近。”克里斯托弗·埃文斯故作轻松的说。
威廉却觉得他还是对洛杉矶产生了阴影——克里斯托弗·埃文斯很帅,五官英俊,眼睛长得也很犯规,听说还非常喜欢运动,可以想象日后肯定有长高和肌肉变结实的那一天,可能因为一直都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男生的缘故,克里斯托弗·埃文斯大概对自己的好莱坞之行充满希望和信心,然后现实只是给了他不算重的一击,他就有点受不了了。
克里斯托弗·埃文斯后来到底是从洛杉矶还是纽约起步的,威廉不知道,但他清楚对方最后还是吃上了演员这碗饭,并且做的还不赖,既然这亚麻头发少年迟早要变成自己的同行,那么威廉也不介意伸出友谊之手,帮对方少走些弯路。
在牛仔裤口袋里摸出钱包,从最里面的夹层里抽出一张名片,威廉眼睛盯着前方开车,右手将名片递给克里斯托弗·埃文斯:“拿着。”
克里斯托弗·埃文斯接过那张黑色磨砂质感的名片,上面只写着一个叫做亚蒙·高夫曼的名字,头衔是WMA经纪人,还有一串电话号码。
“这是……”克里斯托弗·埃文斯有点不敢置信地说:“你要给我介绍经纪人?亚蒙·高夫曼,虽然我不知道他是谁,但如果他是你的经纪人,那他一定很厉害!”
“呃,到波士顿后你可以打名片上的这个电话,亚蒙在纽约有办事处,报我的名字,他应该能在纽约为你得到一两个电视剧客串的角色,演校园影视剧里主角的同学,有几句台词的那种,不过如果你想更进一步,比如说得到一个WMA金牌经纪人的话,那就要靠你自己了。”
“高夫曼先生喜欢什么样的演员?”克里斯托弗·埃文斯在座位上扭来扭去,不安分的像是得了多动症:“你觉得他能看到我身上的潜力吗?”
“应该可以。我当初都不知道他看上了我哪点呢,但你看现在我干的不也挺不错的?所以不用担心,如果你真的有潜力,他会发现的。”
“但是我认为亚蒙·高夫曼签下你的原因不难猜。”克里斯托弗·埃文斯大声笑道:“你像是爱神阿多尼斯从画上跑了下来,随便演演情景剧都能迷倒无数少男少女——”看见威廉脸上露出像是被噎住一样的表情,克里斯连忙澄清:“不是我说的,我只是转述别人的话!”
威廉耸耸肩,表示自己不介意。
……
两个陌生人要怎么发展出一段一见如故、相见恨晚的友谊?
答案:一场公路旅行就够了。
没有什么比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旅行更惬意的了,威廉和克里斯托弗·埃文斯都爱听披头士的歌,为了耍酷都学过迈克尔·杰克逊的太空舞步,都对昆亭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推崇备至,相似点这么多,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。
另外,在通往大峡谷国家公园的空旷大路上降下车窗,将音量开到最大,一边跟着电台飙歌一边行驶向前,这种感觉实在是太棒了。
而两人的公路旅行,也是每个短途都会发生有趣的小故事:离开维加斯没多久,在中途休息的一个流动蓝色公测里,威廉和克里斯一起揍退了试图抢劫他们的穿洞纹身青年;便利店里克里斯试图买走几罐啤酒,被店主看出未成年不肯出售,威廉前去解救,结果又被店主女儿认出演员 未满21岁双重身份,两人急忙落荒而逃……最有意思,也是最令人难忘的旅行记忆,是在进入了科罗拉多大峡谷之后。
自驾游横穿北美如果不去大峡谷国家公园一游的话,简直就是暴殄天物,所以科罗拉多大峡谷之行很早就在威廉的计划中,他不仅将此作为旅行中的重中之重,更是早就准备好了睡袋盖毯之类的东西,准备在公园内露营一晚。
虽然现在多了一个计划外的小伙伴,不过睡袋很大,两个人挤挤也完全睡得下。
大峡谷国家公园可以从好几个州进入,但小镇图萨严所在的南缘因为景色最壮观,容易进入,并且全年开放,所以人气极高,夏天也是大峡谷旅游的一个高峰季,威廉他们在图萨严所住的那间小旅馆如果之前没有预定,根本住不到房间。
两人在图萨严的小旅馆内住了一晚,第二天上午在小镇唯一的一家书店里消磨了会儿时光,下午揹着揹包进入了大峡谷,虽然在西部片里已经看到过太多次大峡谷,但是真实的风景还是能带给人非同一般的震撼,置身其中,能被这种气势磅礴的景色美到忘了呼吸。
和两三波疑似家庭旅行的人分开后,威廉和克里斯寻找着更高更偏僻的地方拍照,在一处有岩石和绿植遮盖的背阴处,他们竟然撞到了一对打野战的情侣。
哪怕是在民风开放的西部,阳光炙烈的大下午在公园这种地方打野战也太过了,更何况现在是九十年代,经过了性解放浪潮席卷全球的六十、七十年代,又经历过为玩脱了的六七十年代擦屁股的八十年代,现在美国社会普遍是保守主义占上风——野战中的男女见到目瞪口呆的威廉和克里斯,女人尖叫一声立刻捂住了胸,男人转过身去伸开双臂尽量更多的护住二人的私密部位,同时充满感激的说:“请转过身去让我女朋友把衣服穿上好吗?”
“没问题。”威廉拽着克里斯转过身去。
野战情侣很快穿好衣服,飞一般的从威廉身边跑了过去,只有男人在穿过的时候丢下句:“非常抱歉!”
“我真是非常不喜欢公共场合的亲密行为。”威廉吐槽说:“亲亲抱抱也就算了,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在随时会被别人发现的地方干你的伴侣呢?诡异。”
“呃,我也不喜欢。”克里斯托弗·埃文斯似乎是第一次见到真人野战,从脸颊到脖子整个都是通红的,眼睛四处乱瞥,突然盯着不远处的地面:“那是什么?”
第52章 我想要成为比你更好的演员
【前言】:大家好, 这里是官方剧透(并不算)。
其实这是福利番外啦, 因为正文上篇内容被举报违规, 所以从章节里删掉了, 删掉那段对正文也没太大影响, 不过因为字数欠缺,于是又写了个番外算补偿大家吧。
至于番外,这是我尝试的新型论坛体,本来是想写论坛体的不过好像有点写歪了……内含作者许多脑洞,有些剧情以后可能成真也有些并不会, 因为正文剧情进展还在中前期, 而作者的写作习惯是写着写着就和大纲走歪了……所以本番外不代表日后的正文走向, 大家看过后有感兴趣的情节可以跟我交流, 我考虑将它们变成真的, 不过如果没有成真, 也请大家不要失望。
【番外:两本传记】〓思〓兔〓在〓线〓阅〓读〓
成名是把双刃剑,万众瞩目之下,人的任何一点缺点都会被放大, 被树成靶子。就算没有缺点, 有心人也不会放过微小的瑕疵,这大概就是“晕轮效应”的反作用力。
威廉·布兰德利,好莱坞的最后一位超级巨星, 在其多年的成名生涯里,麻烦从没有远离过他。他即是媒体热烈追捧的物件,影迷心中的宠儿, 又是狗仔队们镜头常年偷盯的重点,迷弟迷妹们疯狂想要挖掘其私人生活的物件。
2027年,威廉·布兰德利虽然仍未息影,但影片产出量已经变得很低,几乎是一年半到两年半时间才有一部电影上映——没错,威廉·布兰德利的电影公司每年是出品了很多部电影,毕竟是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之一嘛,他的名字也在其中不少优秀作品的“制片人”或“导演”一栏中挂着,但因为在这些影片里威廉·布兰德利都没有真正演出过什么重要角色,所以影迷们并不买账,他们纷纷抱怨着威廉如今的拍片频率,怀念着他当年的高产出率。
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粉丝的关于希望威廉·布兰德利每年至少上映一部电影作品的呼声越来越高,几乎成了一种惯例,每年1月18日,当全球影迷在各种社交网路上为威廉·布兰德利庆生时,这些呼吁总会成为一种固定的画外音。《今日美国》和《艾伦秀》等节目甚至没少拿这件事打过趣。
过于神秘低调的生活(如果你是一个资产数百亿美元的亿万富豪,你也可以运用各种手段让狗仔队们一年半载都摸不到自己半点踪迹),过于低量的产出(上一部电影还是在2025年上映的《正义领主》),催生了来自各行各界的过高关注。
“威廉·布兰德利在忙什么?”“威廉·布兰德利又去了哪儿?”“威廉·布兰德利的资产/奖杯增加到多少了?”一度成为社会热门讨论话题。
好莱坞想知道威廉·布兰德利下一部要制作/投资/执导/主演的电影是什么,好及时把握风向,调整自己的制片策略。
矽谷想知道接下来又有哪一群幸运的技术宅们,能得到这位有史以来最有战略眼光的天使投资人的慷慨解囊?
华尔街想知道美国将用多快的速度,再诞生出一个“极客”亿万富翁?下一支注定要高升的股票是什么?好莱坞有没有可能拿这位新的亿万富翁为题材,再拍一部捧走数座奥斯卡小金人的电影?而这些附加影响又会为金融市场带来怎样的效益?
2028年与2030年,美国两位著名传记作家撰写了两本与威廉·布兰德利有关的书籍,由兰登书屋出版,这两本分别名为《好莱坞最后一位传奇巨星》和《威廉·布兰德利:光影的背后》的传记小说,切入点和侧重方向均不同,但又不乏相似之处。
《好莱坞最后一位传奇巨星》描述的重点自然是好莱坞,虽然对威廉·布兰德利的商业成就、学术成就也有着墨,但主要描述的方面是他进入好莱坞后的经历和成就,威廉·布兰德利是如何决定进入好莱坞的,他参演的每一部电视、电影,甚至是杂志广告拍摄和代言,他获得的每一个重要提名、奖杯,只要是仍然存在影像资料的,在这本书里都能见到。
而《威廉·布兰德利:光影的背后》,从书名上就能看出来,这本书的侧重点是人,传记从威廉·布兰德利出生写起,用大量的影像资料作为辅助(包括玛德琳·布兰德利夫人在威廉·布兰德利幼年为他拍摄,后来陆续流传出去的许多童年照片、录影)一直写到2027年威廉·布兰德利在五十岁生日时向各种社会慈善救助基金、医疗科研机构捐出几乎快三分之一身家,荣登近十年来的慈善富豪榜榜首。
不过无论是从威廉·布兰德利开始拍摄第一个平面广告讲起,重点讲述他如何达成演员、制片人、电影公司老板多重成就巅峰的《好莱坞最后一位传奇巨星》,还是从威廉·布兰德利出生讲起,好莱坞、商业、生活三方面尽量均衡描写的《威廉·布兰德利:光影的背后》,这两本书都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述威廉·布兰德利和他的朋友们。